一尺长的画幅,画进了千里长的景象。比喻外形虽小,包含的内容很多。出自《南史・昭胄传》。一般作定语,比喻外形小内涵大。一尺长的画幅,画进了千里长的景象。比喻外形虽
详细解释
比喻勤奋好学。出自《南史・顾欢传》。比喻勤奋好学。 复制出处:《南史・顾欢传》:“乡中有学舍,欢贫无以受业,于舍壁后倚听,无遗忘者。夕则燃松节读书,或燃糠自照。”
详细解释
周颙有妻子,何胤吃肉,二人学佛修行,各有带累。比喻饮食男女影响事业。出自唐・李延寿《南史・周颙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周:指南齐的周颙;何:指梁代的
详细解释
有才学而不拘礼法的宰相。出自《南史・王俭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口语。风流:有才学而不拘礼法。有才学而不拘礼法的宰相。 复制出处:《南史・王俭传》:“俭常
详细解释
形容怪癖的嗜好。出自《南史・刘穆之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形容怪癖的嗜好。嗜:爱好;痂:疮口表面的硬壳。形容怪癖的嗜好。 复制出处:《南史・刘穆之传》:“邕性嗜
详细解释
长江为天然的坑堑、险要。旧时形容长江地势险要,不可逾越。出自《南史・孙范传》。一般作宾语,形容长江。堑:壕沟。长江为天然的坑堑、险要。旧时形容长江地势
详细解释
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。出自《南史・陆澄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。 复制出处:《南史・陆澄传》:“澄当世称为硕学,读
详细解释
形容操守高洁坚贞。出自《南史・齐江夏王锋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形容操守高洁坚贞。 复制出处:《南史・齐江夏王锋传》:“常忽忽不乐,著《修柏赋》以
详细解释
指文章的词句浅俗,不精炼。出自《南史・鲍照传》:上好为文章,自谓人莫能及。照悟其旨,为文章多鄙言累句。咸谓照才尽,实不然也。鄙言:浅俗的言辞。指文章的词句浅俗,不精炼。 复制出处:《南史
详细解释
穿着华丽的衣服回到故乡;表示向亲邻炫耀自己的富贵。出自《南史・刘之遴传》。一般作主语、谓语、宾语,指富贵后回家乡。衣:穿;锦: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。穿着华丽
详细解释
把灾祸转嫁给别人。出自《南史・阮孝绪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嫁:转移。把灾祸转嫁给别人。 复制出处:《南史・阮孝绪传》:“答曰:‘己所不欲,岂可
详细解释
把身体献给国家。指尽忠报国;临难不苟。出自《南史・羊侃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许:预先答应给与。把身体献给国家。指尽忠报国;临难不苟。 复制出处:《
详细解释
本谓大鱼漏网,后常以喻罪大者逍遥法外。出自《南史・陈庆之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多用于比喻句。本谓大鱼漏网,后常以喻罪大者逍遥法外。 复制出处:《南史・陈庆之传
详细解释
谓以其才能、出身而自负骄矜。出自《南史・蔡凝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为人。谓以其才能、出身而自负骄矜。 复制出处:《南史・蔡凝传》:“他日,后主谓吏部尚书蔡徵
详细解释
依附于他人篱笆下。指依靠他人生活。出自《南史・张融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同“寄人篱下”。依:依附,依靠;篱:篱笆。依附于他人篱笆下。指依靠他人生活。 复制出处:
详细解释
填井烧屋,表示决心死战。出自《南史・沈约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用于军事等。填井烧屋,表示决心死战。 复制出处:《南史・沈约传》:“塞井焚舍,示无全志。率
详细解释
指尚有风韵的中年妇女。出自《南史・后妃传下・梁元帝徐妃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人。徐娘:梁元帝妃徐氏,泛指妇女。指尚有风韵的中年妇女。 复制出处:《
详细解释
迷了路知道回来。比喻犯了错误能改正。出自《南史・陈伯之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知错就该。迷途:迷路;反:反回。迷了路知道回来。比喻犯了错误能改正。 复制出处
详细解释
方趾圆头;原指人的脚和头;代指人类。出自《南史・陈纪上・高祖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人类。趾:脚;颅:头。方趾圆头;原指人的脚和头;代指人类。 复制出处:《南史
详细解释
把沙当做米,计量时高呼数字。比喻以假象安定军心,迷惑敌人。出自《南史・檀道济传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制造假象迷惑对方。把沙当做米,计量时高呼数字。比喻以假象安
详细解释
毫无顾忌,任意妄为。出自《南史・齐本纪下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指毫无顾忌。惮:怕。毫无顾忌,任意妄为。 复制出处:《南史・齐本纪下》:“自江祏、始安王遥
详细解释
以之形容马行疾速。出自语出《南史・曹景宗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年轻气盛。以之形容马行疾速。 复制出处:语出《南史・曹景宗传》:“我昔在乡里,骑快马如龙
详细解释
旧时称人有文采的儿子。出自《南史・徐陵传》。一般作宾语,用于称赞别人的儿子。旧时称人有文采的儿子。 复制出处:《南史・徐陵传》:“年数岁,家人携以候沙门释宝志
详细解释
见“扇枕温席”。出自《南史・刘苞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孝敬父母。见“扇枕温席”。 复制出处:《南史・刘苞传》:“奉君母朱夫人及所生陈氏并扇席温枕,叔父绘常叹
详细解释
比喻决心改过自新。出自《南史・荀伯玉传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褒义。比喻决心改过自新。 复制出处:《南史・荀伯玉传》:“若许某自新,必吞刀刮肠,饮灰洗胃。”用法
详细解释
形容意气风发;情绪激昂。出自《南史・曹景宗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年轻气盛。形容意气风发;情绪激昂。 复制出处:《南史・曹景宗传》:“我昔在乡里,骑快马如龙
详细解释
南朝梁时陶弘景,隐居茅山,屡聘不出,梁武帝常向他请教国家大事,人们称他为“山中宰相”。比喻隐居的高贤。出自《南史・陶弘景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
详细解释
形容声威极盛。出自《南史・梁本纪论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人的声威。寰宇:天下。形容声威极盛。 复制出处:《南史・梁本纪论》:“介胄仁义,折冲尊俎,声振寰宇,泽
详细解释
指一个时代为人所尊崇的文学家。出自《南史・任昉传》:昉起草即成,不加点窜。沈约一代辞宗,深所推挹。辞宗:辞赋作者中的宗师。指一个时代为人所尊崇的文学家。 复制出处:《南史・任昉传》:昉起
详细解释
见“望峰息心”。出自《南史・何点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见“望峰息心”。 复制出处:《南史・何点传》:“豫章王嶷命驾造点,点从后门遁去。司徒竟陵王子良
详细解释
谓保持自身节操,身体力行。出自《南史・可尚之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用于为人。谓保持自身节操,身体力行。 复制出处:《南史・可尚之传》:“太保王弘每称其清身洁己
详细解释
犹销声匿迹。出自《南史・萧修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用于隐者。犹销声匿迹。 复制出处:《南史・萧修传》:“修静恭自守,埋声晦迹。”用法: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隐者。
详细解释
贬退昏庸,开启圣明。出自《南史・谢灵运传论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贬退昏庸,开启圣明。 复制出处:《南史・谢灵运传论》:“谢晦以佐命之功,当顾托之重,
详细解释
指喜欢一个地方或环境或伴随情况而延缓启程,舍不得离去。出自《南史・刘纡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十分留恋。指喜欢一个地方或环境或伴随情况而延缓启程,舍不得离去
详细解释
指任性发酒疯。出自《南史・沈庆之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发酒疯。使:放任;仗:凭借,倚仗。指任性发酒疯。 复制出处:《南史・沈庆之传》:“昭略字茂隆,性
详细解释
谓不追究缺点和过错。出自《南史・虞寄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用于对待缺点。谓不追究缺点和过错。 复制出处:《南史・虞寄传》:“且圣朝弃瑕忘过,宽厚待人,改过自新
详细解释
比喻言外之意;即在话里间接透露;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。出自《南史・范晔传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指言外之意。弦:乐器上发音的丝线。比喻言外之意;即在话里间接透
详细解释
裳,下衣,指老百姓的服装;裤,指军装。后以之代指从军。出自《南史・刘穆之传》载,刘裕召刘穆之为主簿(军吏),穆之“坏布裳为裤”,往见刘裕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
详细解释
洗去污垢,激扬清澈。比喻扬善除恶。出自《南史・范泰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濯:洗。洗去污垢,激扬清澈。比喻扬善除恶。 复制出处:《南史・范泰传》:
详细解释
南朝梁沈约曾用谢朓“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”的话,来评王筠的诗,见《南史王筠传》。后因以“脱手弹丸”形容诗作圆转流畅。出自南朝・梁・沈约曾用谢朓“好诗圆美流转如弹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