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明的匠人不用斧头砍削。比喻居高位的人不逞小智,不代下司职。出自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贵公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大匠:指在某方面造诣高的人;斫
详细解释
世世代代长远的利益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义赏》。一般作宾语,指长远利益。世世代代长远的利益。 复制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义赏》:“文公曰:‘雍季之言,百世之利也。”用
详细解释
即使有才能,也不能精通两种技术。出自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首时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人的专长等。工:精通。即使有才能,也不能精通两种技术。 复制
详细解释
很早上朝,很迟退朝。谓勤于政事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禁塞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很早上朝,很迟退朝。谓勤于政事。 复制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禁塞》:“早朝晏罢
详细解释
从今以后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恃君览・长利》。《旧唐书・卢藏用传》:“而今而后,焚蓍龟,毁律历,废六合,斥五行,浩然清虑,则将奚若?”一般作状语、分句,指从今以后。而
详细解释
砍毁人性的斧头。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。出自战国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孟春》。一般作宾语,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。伐:砍伐;性:性命,生机。砍毁人性的斧头。比喻危害身心的
详细解释
智慧达到极点,就可舍弃智慧不用。出自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任数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智慧达到极点,就可舍弃智慧不用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卫・吕不韦
详细解释
比喻无缘无故地遭受祸害。出自战国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必己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贬义。比喻无缘无故地遭受祸害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必己》:“宋桓司马
详细解释
见“户枢不蠹”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尽数》。唐・马总《意林》卷二引作“户枢不蠹”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用于比喻句。见“户枢不蠹”。 复制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尽数》:“流水
详细解释
指美好丰盛的饮食。出自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本生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生活。肥:富饶,富足。指美好丰盛的饮食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
详细解释
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。出自战国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察传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贬义。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察传》:“子夏之晋,过
详细解释
断绝柴草,使火停止燃烧。比喻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尽数》。 汉・枚乘《上书谏吴书》:“一人饮之,百人扬之,无益也,不如绝薪止火而已。”一般作谓语
详细解释
一尺长的木头也有节疤。比喻事物各有所短,不可能十全十美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举难》:尺之木必有节目,寸之玉必有瑕瓋。先王知物之不可全也,故择务而贵取一也。一尺长的木
详细解释
把耳朵捂住偷铃铛;以为自己听不见;别人也不会听见。比喻自欺欺人。出自战国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自知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含贬义。掩:遮盖;盗:偷。把耳朵
详细解释
没有一窍是贯通的。比喻一点儿也不懂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过理》。高诱注:纣性不仁,心不通,安于为恶,杀比干,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。窍:洞,指心窍。没有一窍是贯通的。比喻一点儿也不
详细解释
象兔敢奔跑,象野鸭急飞。比喻行动迅速。出自战国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论威》。一般作状语,含褒义,用于书面语。凫:野鸭。象兔敢奔跑,象野鸭急飞。比喻行动迅速。 复制出处
详细解释
翻倒了鸟窝,打破了鸟蛋。比喻整体毁灭了,各部分都不复存在。亦作“覆巢破卵”、“覆巢倾卵”、“覆巢无完卵”。出自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应同》。一般作宾语、
详细解释
箭射到石头里,隐没了箭尾的羽毛。原形容发箭的力量极强。后也形容武艺高强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精通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武艺高强。饮:隐没;羽:箭尾的羽毛。箭射到石
详细解释
远大的志向。出自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长利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用于志向。远大的志向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长利》:“与一举则有千里之志
详细解释
恩泽及于死者。形容给人恩惠极大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孟冬纪・异用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给人恩惠极大。泽:恩泽;枯骨:死去已久的人。恩泽及于死者。形容给人恩惠极大。 复
详细解释
指用火烧掉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孟夏纪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用火烧掉。指用火烧掉。 复制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孟夏纪》:“其日丙丁。”用法:作谓语;指用火烧掉。
详细解释
一窍都不是贯通的。比喻什么都不懂;闭塞、愚钝。出自战国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过理》。高诱注:“纣性不仁,心不通,安于为恶,杀比干,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
详细解释
见“进退有度”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士容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用于处事。见“进退有度”。 复制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士容》:“客有见田骈者,被服中法,进退中度,趋翔闲雅
详细解释
流动的水不会发臭。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尽数》:流水不腐,户枢不蝼,动也。腐:臭。流动的水不会发臭。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。 复制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尽数》:
详细解释
指军事上进行外交谈判。出自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召类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冲:古代战车;折冲:摧毁敌方的战车,指抵御敌人。指军事上进行外交谈
详细解释
所舍者小鱼也。使民暗行,若有严刑于旁。出自据《吕氏春秋・具备》载,春秋时孔子弟子宓子贱治亶父(今山东省单县),体圣人之化,三年,夜间捕鱼的人能将所得小鱼重归水
详细解释
谓事物发展到极端,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博志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分句,用于劝诫人。谓事物发展到极端,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。 复制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
详细解释
指运用大批人力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季夏纪・制乐》:今故兴事动众,以增国城,,其可以移之乎?指运用大批人力。 复制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季夏纪・制乐》:今故兴事动众,以增国城,,其可以移之
详细解释
见“三徙成都”。出自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贵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见“三徙成都”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贵因》:“舜一徙成
详细解释
时机不会长久等待。意思是要抓紧时机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首时》:天下再兴,时不久留。时机不会长久等待。意思是要抓紧时机。 复制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首时》:天下再兴,时不久留。
详细解释
用一个网把鸟全部抓住。比喻一个不漏地全部抓住或彻底肃清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异用》:汤见祝网者,置四面,其祝曰:‘从天坠者,从地出者,从四方来者,皆离吾网。’汤曰:‘嘻!尽之矣。非桀其孰为此
详细解释
指象箸、玉杯之类的器皿,古代作为骄奢亡国的象征。出自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贵直》。一般作宾语,用于书面语。指象箸、玉杯之类的器皿,古代作为骄奢亡国的象征。
详细解释
貌似正确的,实际上是错误的。也指是非不分明,模棱两可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察传》:辞多类非而是,多类是而非,是非之径,不可不分。类:类似;是:正确的;非:错误的。貌似正确的,实际上是错误的
详细解释
指帝王说话算数。出自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重言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,指言出必行。指帝王说话算数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重言》:“天子
详细解释
亦作“五脏六腑”。指体内全部器官。出自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达郁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亦作“五脏六腑”。指体内全部器官。五藏:心、肺、脾、肝、
详细解释
形容每战必胜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首时》:九战九胜,追北千里。形容每战必胜。 复制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首时》:九战九胜,追北千里。例子:《清史稿列传二》:从郑亲王济尔哈朗略锦州、松山、杏山
详细解释
指仁到了极点反而忘掉了仁。比喻事物到达顶点容易被忽略掉。出自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任数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至仁:最大的仁德。指仁到了极点反
详细解释
指技艺高超的工匠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慎大览・不广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指工艺技术高超的人。良工:手艺精良的工人;巧匠:技艺精巧的匠人。指技艺高超的工匠。 复
详细解释
礼仪烦杂反而显得轻浮、不庄重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适威》:礼烦则不庄,业烦则无功。礼仪烦杂反而显得轻浮、不庄重。 复制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适威》:礼烦则不庄,业烦则无功。
详细解释
谓祸与福之所从出。出自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慎势》。一般作宾语,指祸与福之所出处。谓祸与福之所从出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慎势》:“故小大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