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的相关成语

共 128 个成语_仅随机展示40条

描写老子的成语有【美言市尊】【正复为奇】【自视不明】【大方无隅】【浑俗和光】【无名之朴】【抱一为式】【天道无亲】【万物自化】【欲取姑与】【祸福倚伏】【未兆易谋】【多藏厚亡】【和光同尘】【知止不殆】【寸进尺退】【余食赘行】【天大地大】【有无相生】【目迷五色】【祸莫大于轻敌】【为而不恃】【正言若反】【言者弗知】【进寸退尺】【相去几何】【天长地久】【惟施是畏】【直而不肆】【去甚去泰】【珞珞如石】【天网恢恢】【众妙之门】【绝仁弃义】【美言不信】【身退功成】【大辩若讷】【博者不知】【独异于人】【不皦不昧】等。
以下是这些成语的详细列表。

老子相关成语

美言市尊

měi yán shì zūn

优美动听的话可以博取尊敬。出自《老子》第六十二章:美言可以市尊,美行可以加人。市尊:博取尊敬。优美动听的话可以博取尊敬。 复制出处:《老子》第六十二章:美言可以市尊,美行可以加人。

详细解释

正复为奇

zhèng fù wéi qí

指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转化,正常可变为奇特。出自春秋・楚・李耳《老子》第58章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正:正常;奇:奇特。指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转

详细解释

自视不明

zì shì bù míng

指单靠自己眼睛看事物则看不清楚。出自春秋・楚・李耳《老子・道经》第24章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自视:单靠自己眼睛看事物;不明:看不清楚。指单靠自己眼睛看

详细解释

大方无隅

dà fāng wú yú

指最大的方形没有棱角。比喻空泛的大道理没有锋芒。出自《老子》第四十一章:大白若辱,大方无隅。大方:最大的方形;隅:角落,方角,棱角。指最大的方形没有棱角。比喻空泛的大道理没有锋芒。 复制

详细解释

浑俗和光

hún sú hé guāng

比喻不露锋芒,与世无争。也比喻无能,不中用。出自先秦・李耳《老子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比喻不露锋芒,与世无争。浑俗:与世俗混同;和光:混合所有光彩。比喻不露锋芒

详细解释

无名之朴

wú míng zhī pǔ

亦作“无名之璞”。①道家谓质朴自然、玄默无为之“道”为“无名之朴”。②未出名的璞玉。喻不为人知的才识之士。出自春秋・楚・李耳《老子》。一般作宾语,用于书面语。亦

详细解释

抱一为式

bào yī wéi shì

指不贪多,不外求,把守一作为天下人的榜样。出自《老子》: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。抱:持,守;式:榜样,规范。指不贪多,不外求,把守一作为天下人的榜样。 复制出处:《老子》:是以圣人抱一为天

详细解释

天道无亲

tiān dào wú qīn

谓天道公正,无偏无私。出自《老子》第七十九章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慨叹等。谓天道公正,无偏无私。 复制出处:《老子》第七十九章:“天道无亲,常与善人。”用法:

详细解释

万物自化

wàn wù zì huà

一切事物都按照本身的规律而自然变化。出自《老子》第三十七章:侯王若能守之,万物将自化。自化:自然变化。一切事物都按照本身的规律而自然变化。 复制出处:《老子》第三十七章:侯王若能守之,万

详细解释

欲取姑与

yù qǔ gū yǔ

要想夺取他,得暂且先给他。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松警惕,然后找机会夺取。出自春秋・楚・李耳《老子》第36章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对付人的策略。姑:暂且;与:给与。要

详细解释

祸福倚伏

huò fú yǐ fú

比喻坏事和好事互相依存。出自先秦・李耳《老子》。一般作宾语,比喻坏事和好事互相依存。比喻坏事和好事互相依存。 复制出处:先秦・李耳《老子》:“祸兮福所倚,福兮祸所伏

详细解释

未兆易谋

wèi zhī yì móu

还没露出破绽的时候容易谋划。出自《老子》第六十四章:其安易持,其未兆易谋。兆:先兆;谋:谋划。还没露出破绽的时候容易谋划。 复制出处:《老子》第六十四章:其安易持,其未兆易谋。

详细解释

多藏厚亡

duō cáng hòu wáng

指积聚很多财物而不能周济别人,引起众人的怨恨,最后会损失更大。出自先秦・李耳《老子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贬义。厚:大;亡:损失。指积聚很多财物而不能周济别人,引起

详细解释

和光同尘

hé guāng tóng chén

指把光荣与尘浊同样看待。出自先秦・李耳《老子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和;同:一起;混同;光:荣耀;尘:尘俗。指把光荣与尘浊同样看待。 复制出处:先秦・李

详细解释

知止不殆

zhī zhǐ bù dài

知道适可而止的人就不会遇到危险。旧时劝人行事不要过分。出自《老子》第四十四章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劝人行事不要过分。殆:危险。知道适可而止的人就不会遇到危险。旧时

详细解释

寸进尺退

cùn jìn chǐ tuì

前进一寸,后退一尺。指得到的少而失去的多,即得不偿失。出自《老子》第六十九章。 唐・韩愈《上兵部李侍郎书》:“寸进尺退,卒无所成。”一般作定语、宾语,指得不偿失

详细解释

余食赘行

yú shí zhuì xíng

吃剩的食物,身上的赘疣。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。出自《老子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多余的东西。吃剩的食物,身上的赘疣。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。 复制出处:《老子》

详细解释

天大地大

tiān dà dì dà

形容极大。出自春秋・楚・李耳《老子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多用于口语。形容极大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楚・李耳《老子》:“故道大、天大、地大、王亦大。”用法:作宾语

详细解释

有无相生

yǒu wú xiāng shēng

有可以转化成无,无也可以转化成有。指有和无是可以相互转化的。出自《老子》第二章: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斯恶已;皆知善之为善,斯不善矣。有无相生,难易相成,长短相形,高下相盈,音声相和,

详细解释

目迷五色

mù mí wǔ sè

眼睛被五彩缤纷的事物所迷惑。形容色彩纷呈;使人眼花缭乱;也形容事物错综复杂;辨不清本质所在。出自先秦・李耳《老子》。一般作谓语,比喻事物错综复杂,分辨不清楚。迷

详细解释

祸莫大于轻敌

huò mò dà yú qīng dí

没有什么比轻视敌人的祸害更大了。多用于警戒人们对自己的对手或敌人,切不可掉以轻心。出自《老子》第六十九章:祸莫大于轻敌,轻敌几丧吾宝。没有什么比轻视敌人的祸害更大了。多

详细解释

为而不恃

wéi ér bù shì

做了好事而不自认为有功。出自《老子》第二章:万物作焉而不辞,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功成而弗居。夫唯弗居,是以不去。为:做;恃:倚仗。做了好事而不自认为有功。 复制出处:《老子》第二章:万物

详细解释

正言若反

zhèng yán ruò fǎn

把正直的话当成反话。比喻误解他人的好意。出自《老子》第六十四章:正言若反。正言:正直的话。把正直的话当成反话。比喻误解他人的好意。 复制出处:《老子》第六十四章:正言若反。

详细解释

言者弗知

yán zhě fú zhī

见“言者不知”。出自《老子》。河上公注:“知者贵行不贵言也。驷不及舌,多言多患。”一本作“言者弗知”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见“言者不知”。 复制出处:《

详细解释

进寸退尺

jǐn cùn tuì chǐ

进一寸,退一尺。比喻得不偿失。出自先秦・李耳《老子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比喻得不偿失。进一寸,退一尺。比喻得不偿失。 复制出处:先秦・李耳《老子》:“用兵有言,

详细解释

相去几何

xiāng qù jǐ hé

相差有多少呢?形容差距不大。出自《老子》第二十章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去:距离。相差有多少呢?形容差距不大。 复制出处:《老子》第二十章:“唯之与阿,相

详细解释

天长地久

tiān cháng dì jiǔ

像天地一样长久永恒的意思。出自先秦・李耳《老子》。一般作谓语,形容时间长久。像天地一样长久永恒的意思。 复制出处:先秦・李耳《老子》:“天长地久,天地所以

详细解释

惟施是畏

wéi yǐ shì wèi

最怕的是走斜路。出自《老子》第五十三章:使我介然有知,行于大道,惟施是畏。施:通“迤”、“迆”,斜行,这里指斜路。最怕的是走斜路。 复制出处:《老子》第五十三章:使我介然有知,行于大道,

详细解释

直而不肆

zhí ér bù sì

指耿直而不放肆。出自春秋・楚・李耳《老子》第58章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直:平直;肆:放肆。指耿直而不放肆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楚・李耳《老子》第58章:“直而

详细解释

去甚去泰

qù shèn qù tài

指做事不能太过分。出自语出《老子》第二十九章。《韩非子・扬权》:“故去甚去泰,身乃无害。”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劝诫人。指做事不能太过分。 复制出处:语出《老子》

详细解释

珞珞如石

luò luò rú shí

形容坚如顽石。出自春秋・楚・李耳《老子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坚硬。珞珞:石头坚硬的样子。形容坚如顽石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楚・李耳《老子》:“不欲琭琭如玉,珞珞如

详细解释

天网恢恢

tiān wǎng huī huī

比喻作恶的人一定难逃惩罚。出自《老子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常与“疏而不漏”连用。比喻作恶的人一定难逃惩罚。 复制出处:《老子》:“天网恢恢,疏而不失。”用

详细解释

众妙之门

zhòng miào zhī mén

通向一切奥妙的大门。出自《老子》第一章: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。众:一切;妙:玄妙。通向一切奥妙的大门。 复制出处:《老子》第一章: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。

详细解释

绝仁弃义

jué rén qì yì

指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,回复到人的本性。这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。出自《老子》第十九章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无为而治。绝、弃:放弃。指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,回复到人的本

详细解释

美言不信

měi yán bù xìn

词藻华美的言辞、文章,内容往往不真实。出自春秋・楚・李耳《老子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信:信实,真实。词藻华美的言辞、文章,内容往往不真实。 复制出处:

详细解释

身退功成

shēn tuì gōng chéng

谓功业成就,退隐家园。出自春秋・楚・李耳《老子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谓功业成就,退隐家园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楚・李耳《老子》:“功成,名遂,身退,

详细解释

大辩若讷

dà biàn ruò nè

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。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,不露锋芒。出自《老子》第四十五章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人沉稳。讷:语言迟钝,不善于讲话。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

详细解释

博者不知

bó zhě bù zhī

无事不知的人不能专精一门学问或技能。出自春秋・楚・李耳《老子》第81章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人的学识。博:广。无事不知的人不能专精一门学问或技能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

详细解释

独异于人

dú yì yú rén

独自与别人不同的。一般指不同于世俗。出自《老子》第二十章。一般作谓语,一般指不同于世俗。独:独自,单独;异:不同。独自与别人不同的。一般指不同于世俗。 复制出处:《

详细解释

不皦不昧

bù jiǎo bù mèi

形容恍恍忽忽,难以捉摸。出自春秋・楚・李耳《老子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皦:清白、清晰;昧:糊涂。形容恍恍忽忽,难以捉摸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楚・李耳《老
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