贬义的成语

共 7163 个成语

贬义的成语有【悬门抉目】【借寇赍盗】【鼎鱼幕燕】【兄弟阋墙】【浮萍浪梗】【罪逆深重】【优游不断】【待兔守株】【漂泊无定】【借尸还魂】【逆天犯顺】【子虚乌有】【不以为耻反以为荣】【首尾两端】【悍然不顾】【弭耳俯伏】【末路穷途】【且战且走】【舒头探脑】【尖酸刻薄】【弄月吟风】【发号施令】【兵已在颈】【孤芳自赏】【心狠手辣】【金漆马桶】【倒持戈矛】【东偷西摸】【心腹之疾】【翻脸无情】【涂炭生民】【假情假意】【走骨行尸】【寿终正寝】【妻离子散】【刻船求剑】【凶神恶煞】【明知故犯】【告哀乞怜】【粜风卖雨】等。
以下是这些成语的详细列表。

感情色彩

贬义相关成语

悬门抉目

xuán mén jué mù

春秋时,吴国大夫伍员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,夫差听信谗言,不从忠告,反赐之剑命自杀。抉吾眼置之吴东门,以观越之灭吴也。”见《史记吴太伯世家》。后以“悬门抉目”为

详细解释

借寇赍盗

jiè kòu jī dào

送给盗贼粮食,借给盗贼武器。比喻帮助敌人或坏人。出自清・林则徐《答奕将军防御粤省六条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用于处事。兵:兵器,武器;赍:以物送人。送给盗贼

详细解释

鼎鱼幕燕

dǐng yú mù yàn

宛如鼎中游动的鱼,帷幕上筑巢的燕子。比喻处于极危险境地的人或事物。出自南朝・梁・萧统《文选・丘迟〈与陈伯之书〉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比喻极其危险。宛如鼎中游动的

详细解释

兄弟阋墙

xiōng dì xì qiáng

指兄弟之间发生纠纷;也比喻内部争斗。出自《诗经・小雅・常棣》。一般作谓语、补语、分句,含贬义。指兄弟之间发生纠纷;也比喻内部争斗。阋:争吵;争斗。 复制出

详细解释

浮萍浪梗

fú píng làng gěng

比喻漂泊无定的人。出自元・乔吉《扬州梦》楔子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浮萍:浮在水上的萍草;浪梗:浪里的草木茎。比喻漂泊无定的人。 复制出处:元・乔吉《

详细解释

罪逆深重

zuì nì shēn zhòng

指做了很大的坏事,犯了很大的罪。同“罪孽深重”。出自宋・欧阳修《与十四弟书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指做了很大的坏事,犯了很大的罪。同“罪孽深重”。

详细解释

优游不断

yōu yóu bù duàn

指处世迟疑,没有决断。出自《汉书・元帝纪赞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指处世迟疑,没有决断。 复制出处:《汉书・元帝纪赞》:“牵制文义,优游不断。”用法:偏正

详细解释

待兔守株

dài tù shǒu zhū

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,坐享其成。出自宋・张君房《云笈七签>序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不知变通。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,坐享其成。 复制出

详细解释

漂泊无定

piāo bó wú dìng

比喻东奔西走,生活不安定。出自宋・范成大《元夜忆群从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生活。泊:停留。比喻东奔西走,生活不安定。 复制出处:宋・范成大《元夜忆群从》:“

详细解释

借尸还魂

jiè shī huán hún

迷信传说;人死以后灵魂可以借别人的尸体复活。比喻已经没落或死亡的事物又以另一种形式或名义出现。出自元・岳伯川《铁拐李》楔子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含贬义

详细解释

逆天犯顺

nì tiān fàn shùn

背逆天意正道。出自《周书・齐炀王宪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用于处事。背逆天意正道。 复制出处:《周书・齐炀王宪传》:“直若逆天犯顺,此则自取灭亡。”用法:作谓语

详细解释

子虚乌有

zǐ xū wū yǒu

指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事物(子虚、乌有:人名)。出自汉・司马相如《子虚赋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指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事物(子虚、乌有:人名)。 复制出处:汉・司

详细解释

不以为耻反以为荣

bù yǐ wéi chǐ , fǎn yǐ wéi róng

不认为是可耻,反而认为是荣耀。指不知羞耻。出自毛泽东《改造我们的学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耻:耻辱;荣:荣耀。不认

详细解释

首尾两端

shǒu wěi liǎng duān

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动摇不定。出自《后汉书・西羌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左右摇摆。两端:拿不定主意。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动摇不定。 复制出处:《后汉书・西羌传

详细解释

悍然不顾

hàn rán bù gù

凶暴强横;不顾一切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公孙丑上》。宋・朱熹集注:“殆亦冥然无觉,悍然不顾而已尔。”一般作谓语、状语,含贬义。悍然:蛮横的样子。顾:顾及。凶

详细解释

弭耳俯伏

mǐ ěr fǔ fú

俯首帖耳的样子。出自《六韬・武韬・发启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臣服。弭耳:温驯的样子。俯首帖耳的样子。 复制出处:《六韬・武韬・发启》:“猛兽将搏,弭耳俯伏;圣人将动,必

详细解释

末路穷途

mò lù qióng tú

无路可走。比喻处境极端困难。出自《吴越春秋・王僚伎公子光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陷入绝境。穷途:处境困窘。无路可走。比喻处境极端困难。 复制出处:《吴越春秋・王

详细解释

且战且走

qiě zhàn qiě zǒu

一边作战,一边逃跑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99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边打边退。且:指两件事同时并进;走:逃跑。一边作战,一边逃跑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

详细解释

舒头探脑

shū tóu tàn nǎo

伸头去探看。形容行为鬼鬼祟祟。出自明・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六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指人的行为。伸头去探看。形容行为鬼鬼祟祟。 复制出处:明・凌濛初

详细解释

尖酸刻薄

jiān suān kè bó

说话带刺,待人冷酷。出自清・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66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说话带刺,待人冷酷。说话带刺,待人冷酷。 复制出处:清・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66回:“舜

详细解释

弄月吟风

nòng yuè yín fēng

谓赏玩、吟咏风月美景。出自元・管道昇《渔父词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内容贫乏的写作。谓赏玩、吟咏风月美景。 复制出处:元・管道昇《渔父词》:“人生贵极是王侯,

详细解释

发号施令

fā hào shī lìng

发布命令;下达指示;进行指挥。出自《尚书・冏命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发、施:发布;下达;号:号令、命令。发布命令;下达指示;进行指挥。 复制出处:《

详细解释

兵已在颈

bīng yǐ zài jǐng

刀已架在脖子上。比喻危险已非常逼近。出自明・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15回。一般作定语、状语,指危险迫在眉睫。颈:颈项。刀已架在脖子上。比喻危险已非常逼近。 复制出

详细解释

孤芳自赏

gū fāng zì shǎng

把自己看作是仅有的香花而自我欣赏。比喻自命清高;也指脱离群众;自以为了不起。出自宋・张孝祥《念奴娇・过洞庭》词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孤:单独;

详细解释

心狠手辣

xīn hěn shǒu là

心肠凶狠;手段毒辣。出自清・藤谷古香《轰天雷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心肠凶狠;手段毒辣。 复制出处:清・藤谷古香《轰天雷》:“唐敬宗之于刘克明,

详细解释

金漆马桶

jīn qī mǎ tǒng

用金漆漆过的粪桶。指服饰华丽而无德无才的人。出自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4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缺德的人。马桶:粪桶。用金漆漆过的粪桶。指服饰华丽而无德无才的

详细解释

倒持戈矛

dǎo chí gē máo

犹言倒持泰阿。戈、矛,皆兵器。出自北宋《新唐书・陆贽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犹言倒持泰阿。戈、矛,皆兵器。 复制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陆贽传》:“舍此不务

详细解释

东偷西摸

dōng tōu xī mō

指暗中干不正当的事。出自清・曾朴《孽海花》第30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惯盗。指暗中干不正当的事。 复制出处:清・曾朴《孽海花》第30回:“她还是馋猫儿似的

详细解释

心腹之疾

xīn fù zhī jí

指体内致命的疾病。比喻严重的隐患。出自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哀公十二年》。一般作宾语,多用于比喻句。指体内致命的疾病。比喻严重的隐患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

详细解释

翻脸无情

fān liǎn wú qíng

形容突然变脸,不讲情义。出自清・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94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世。翻:反转。形容突然变脸,不讲情义。 复制出处:清・石玉昆《三侠五

详细解释

涂炭生民

tú tàn shēng mín

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。出自明・沈采《千金记・登拜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社会时局。涂炭:烂泥和炭火。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。 复制出处:明・沈采《千金

详细解释

假情假意

jiǎ qíng jiǎ yì

虚假的情意,不是真心实意。一般作状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虚假的情意。虚假的情意,不是真心实意。 复制用法:作状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虚假的情意。歇后语: 问客杀鸡 —

详细解释

走骨行尸

zǒu gǔ xíng shī

比喻虽有形骸却没有灵魂,庸碌无能、毫无生气的人。出自元・无名氏《柳梢青》词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没有思想的人。行尸:会行走的尸体。比喻虽有形骸却没有灵魂,庸碌无

详细解释

寿终正寝

shòu zhōng zhèng qǐn

原指老死在家里。现比喻事物的灭亡。出自明・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11回。一般作谓语,含贬义。寿终:活到老死;正寝:旧式住房的正屋。原指老死在家里。现比喻事

详细解释

妻离子散

qī lí zǐ sàn

妻子离异;子女流散。表示一家人被迫离散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梁惠王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妻子离异;子女流散。表示一家人被迫离散。 复制出处:战

详细解释

刻船求剑

kè chuán qiú jiàn

死守教条,比喻拘泥成法,固执不知变通。出自唐・刘知畿《史通・因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指头脑不灵活。死守教条,比喻拘泥成法,固执不知变通。 复制出处:唐

详细解释

凶神恶煞

xiōng shén è shà

原指凶恶的神。后来指凶恶的坏人。出自元・王晔《桃花女》第三折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、状语,含贬义。原指凶恶的神。后来指凶恶的坏人。煞:迷信说法中的凶神。 复制出

详细解释

明知故犯

míng zhī gù fàn

明知不对;却故意违犯。出自宋・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含贬义。明知不对;却故意违犯。 复制出处:宋・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:“问:‘一切生灵

详细解释

告哀乞怜

gào āi qǐ lián

向别人乞求怜悯、帮助。出自陶菊隐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第71章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状语,指乞求别人的同情怜悯。告:请求;乞:求,讨。向别人乞求怜悯、帮助。 复

详细解释

粜风卖雨

tiào fēng mài yǔ

比喻招摇撞骗。出自明・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92回。一般作谓语,指作事虚假。比喻招摇撞骗。 复制出处:明・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92回:“这杨大郎,名唤杨先彦,
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