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合式的成语

共 18515 个成语

联合式的成语有【东飘西荡】【空花阳焰】【沤浮泡影】【捉鸡骂狗】【飞沙走砾】【弩张剑拔】【通都巨邑】【盲风怪云】【贪吃懒做】【缘薄分浅】【鬼哭天愁】【鹭朋鸥侣】【谦躬下士】【陆离光怪】【博带褒衣】【羊质虎皮】【绳捆索绑】【志骄气盈】【利害得失】【名士夙儒】【长虑顾后】【恃强凌弱】【担惊忍怕】【楚腰卫鬓】【神差鬼遣】【交头接耳】【谆谆善诱】【山崩地塌】【奉辞伐罪】【谄上骄下】【如花似月】【放意肆志】【三差两错】【龙肝凤髓】【买牛息戈】【捐本逐末】【瞻望咨嗟】【临深履冰】【明心见性】【铺张浪费】等。
以下是这些成语的详细列表。

联合式相关成语

东飘西荡

dōng piāo xī dàng

指不固定,没有着落。也指无定向地漂浮。出自明・无名氏《苏九淫奔》第一折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不稳定。指不固定,没有着落。也指无定向地漂浮。 复制出处:明・

详细解释

空花阳焰

kōng huā yáng yàn

比喻不切实际的想法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空花:虚幻之花;阳焰:日光中浮动的烟尘。比喻不切实际的想法。 复制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例子:你的这个

详细解释

沤浮泡影

ōu fú pào yǐng

水中气泡。比喻虚幻不实或易于消失的事物。出自明・张景《飞丸记・赏春话别》。一般作宾语,指易于消失的事物。沤:水泡。水中气泡。比喻虚幻不实或易于消失的事物。 复制出

详细解释

捉鸡骂狗

zhuō jī mà gǒu

犹指桑骂槐。出自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九卷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犹指桑骂槐。 复制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九卷:“次日,张氏晓得了,反怪媳妇

详细解释

飞沙走砾

fēi shē zǒu lì

沙土飞扬,小石块滚动。形容风势很猛。出自北魏 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・禅虚寺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形容风势很猛。沙:沙土;砾:小石块。沙土飞扬,小石块滚动。形容风

详细解释

弩张剑拔

nǔ zhāng jiàn bá

比喻雄健。亦作“剑拔弩张”。出自明丰道生《真赏斋赋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形容双方冲突。比喻雄健。亦作“剑拔弩张”。 复制出处:明丰道生《真赏斋赋》:“昔者

详细解释

通都巨邑

tōng dōu jù yì

同“通都大邑”。出自郑观应《致家塾潘教习论朱星源小大学书》。一般作宾语,泛指大城市。同“通都大邑”。 复制出处:郑观应《致家塾潘教习论朱星源小大学书》:“通都巨邑

详细解释

盲风怪云

máng fēng guài yún

指急骤的风云。出自宋・姜夔《圣宋铙歌吹曲・时雨霈》。一般作宾语,指急骤的风云。指急骤的风云。 复制出处:宋・姜夔《圣宋铙歌吹曲・时雨霈》:“五领之君,盲风

详细解释

贪吃懒做

tān chī lǎn zuò

谓又馋又懒。出自清・张南庄《何典》第七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形容嘴馋身懒。谓又馋又懒。 复制出处:清・张南庄《何典》第七回:“看他如此贪吃懒做,真像有磨子

详细解释

缘薄分浅

yuán bó fèn qiǎn

缺少缘分。出自明・胡文焕《群音类选・无名氏点绛唇・相思>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缘:缘分,机缘。缺少缘分。 复制出处:明・胡文焕《群音类选・无名氏点绛

详细解释

鬼哭天愁

guǐ kū tiān chóu

形容悲惨凄凉。出自高旭《五月十九日和巢南韵即寄越中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比喻句。形容悲惨凄凉。 复制出处:高旭《五月十九日和巢南韵即寄越中》:“鬼哭天

详细解释

鹭朋鸥侣

lù péng ōu lǚ

指与鹭、鸥为友。比喻隐居生活。出自宋・方岳《送史子贯归觐且迎妇也》诗。一般作宾语,指隐居。指与鹭、鸥为友。比喻隐居生活。 复制出处:宋・方岳《送史子贯归觐且迎妇也

详细解释

谦躬下士

qiān gōng xià shì

犹言谦恭下士。出自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二卷第四一章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态度谦虚。犹言谦恭下士。 复制出处: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二卷第四一章:“听说李闯王谦躬下士

详细解释

陆离光怪

lù lí guāng guài

形容现象奇异,色彩繁杂。出自清・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七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形容五颜六色的景色。形容现象奇异,色彩繁杂。 复制出处:清・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七回:“

详细解释

博带褒衣

bó dài bāo yī

宽衣大带。指古代儒生的装束。出自北宋《新唐书・刘知畿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古代儒生的装束。博:宽大;褒:阔。宽衣大带。指古代儒生的装束。 复制出处:北宋《新唐

详细解释

羊质虎皮

yáng zhì hǔ pí

羊虽然披上虎皮,还是见到草就喜欢,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,它的本性没有变。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。出自西汉・扬雄《法言・吾子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含贬义

详细解释

绳捆索绑

shéng kǔn suǒ bǎng

用绳索捆绑。出自刘知侠《铁道游击队》第12章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抓人。用绳索捆绑。 复制出处:刘知侠《铁道游击队》第12章:“他们都被绳捆索绑,在村民的前面

详细解释

志骄气盈

zhì jiāo qì yíng

犹志骄意满。出自元・杨载《诗法家数・荣遇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处事。犹志骄意满。 复制出处:元・杨载《诗法家数・荣遇》:“后来诸公应诏之作,多用此体,

详细解释

利害得失

lì hài dé shī

好处和坏处,得益和损失。出自清・岭南羽衣女士《东欧豪杰传》第四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用于劝诫人。好处和坏处,得益和损失。 复制出处:清・岭南羽衣女士《东欧豪杰

详细解释

名士夙儒

míng shì sù rú

知名人士和老学者。出自北宋《新唐书・萧复传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名学者。名士:有名的人;夙儒:有学问的人。知名人士和老学者。 复制出处:北宋《新唐书・萧

详细解释

长虑顾后

cháng lǜ gù hòu

从长远考虑问题。出自荀况《荀子・荣辱》。一般作谓语,顾及未来而作长远打算。虑:思考;顾:回头看。从长远考虑问题。 复制出处:荀况《荀子・荣辱》:“彼固天下之大虑

详细解释

恃强凌弱

shì qiáng líng ruò

依仗强大,欺侮弱小。出自明・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卷三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欺负弱小。凌:欺凌。依仗强大,欺侮弱小。 复制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卷三:“

详细解释

担惊忍怕

dān jīng rěn pà

担心害怕。指常处在惊吓、恐惧之中。出自元・无名氏《盆儿鬼》第一折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形容担心害怕。担心害怕。指常处在惊吓、恐惧之中。 复制出处:元・无名氏

详细解释

楚腰卫鬓

chǔ yāo wèi bìn

谓细腰秀发。借指美女。出自唐・李贺《洛姝真珠》诗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借指美女。谓细腰秀发。借指美女。 复制出处:唐・李贺《洛姝真珠》诗:“市南曲陌无秋凉,楚腰卫

详细解释

神差鬼遣

shén chà guǐ qiǎn

同“神差鬼使”。出自清・何刚德《春明梦录》上卷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等。同“神差鬼使”。 复制出处:清・何刚德《春明梦录》上卷:“神差鬼遣,一似龚丈兵部

详细解释

交头接耳

jiāo tóu jiē ěr

头挨着头;嘴对着耳朵。指凑在一起低声说话。出自元・关汉卿《单刀会》第三折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形容两个人凑近低声交谈。交头:头挨着头;接耳:嘴挨着耳朵。

详细解释

谆谆善诱

zhūn zhūn shàn yòu

耐心恳切地教诲、诱导。出自宋・刘挚《乞重修太学条制疏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耐心恳切地教诲、诱导。 复制出处:宋・刘挚《乞重修太学条制疏》:“昔之设

详细解释

山崩地塌

shān bēng dì tā

见“山崩地陷”。出自鲁迅《华盖集续编・马上日记》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、定语,形容声势巨大。见“山崩地陷”。 复制出处:鲁迅《华盖集续编・马上日记》:“革命时代总要

详细解释

奉辞伐罪

fèng cí fá zuì

谓奉严正之辞而讨有罪。出自《书・大禹谟》;“肆予以尔众士,奉辞伐罪。”伐,一本作“罚”。一般作谓语,指讨伐有罪的人。谓奉严正之辞而讨有罪。 复制出处:《书・大禹谟

详细解释

谄上骄下

chǎn shàng jiāo xià

对上谄媚;对下骄横。出自汉・扬雄《法言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,形容对上对下两面三刀。谄:讨好、奉承。对上谄媚;对下骄横。 复制出处:汉・扬雄《法言

详细解释

如花似月

rú huā sì yuè

见“如花似玉”。出自《四游记・华光与铁扇公主成亲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形容女子姿容秀丽。见“如花似玉”。 复制出处:《四游记・华光与铁扇公主成亲》:“凤凰山

详细解释

放意肆志

fàng yì sì zhì

纵情而无所顾忌。出自宋・苏轼《超然台记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纵情而无所顾忌。 复制出处:宋・苏轼《超然台记》:“时相与登览,放意肆志焉。”用法:作谓语、

详细解释

三差两错

sān chā liǎng cuò

比喻偶然的差错。出自魏巍《东方》第四部第七章。一般作宾语,指差错。比喻偶然的差错。 复制出处:魏巍《东方》第四部第七章:“你要出了三差两错,叫小堆八在前方

详细解释

龙肝凤髓

lóng gān fèng suǐ

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十六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指珍贵的东西。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十六回

详细解释

买牛息戈

mǎi niú xī gē

犹言卖剑买牛。出自明・何景明《雁门太守行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停止战争。犹言卖剑买牛。 复制出处:明・何景明《雁门太守行》:“太守下牛,买牛息戈。”用法:作谓语

详细解释

捐本逐末

juān běn zhú mò

指抛弃根本,追求末节。出自《北史・李谔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抛弃根本,追求末节。捐:抛弃;逐:追逐。指抛弃根本,追求末节。 复制出处:《北史・李谔传》:“捐

详细解释

瞻望咨嗟

zhān wàng zī jiē

左顾右看,不停地赞美。形容感触颇深。出自宋・欧阳修《相州昼锦堂记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咨嗟:赞叹。左顾右看,不停地赞美。形容感触颇深。 复制出处:宋

详细解释

临深履冰

lín shēn lǚ bīng

面临深渊,脚踩薄冰。比喻谨慎戒惧。出自晋・葛洪《抱朴子・君道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处境艰难。面临深渊,脚踩薄冰。比喻谨慎戒惧。 复制出处:晋・葛洪《抱朴子・君

详细解释

明心见性

míng xīn jiàn xìng

①佛教语。谓屏弃世俗一切杂念,彻悟因杂念而迷失了的本性(即佛性)。②指率真地表现心性。出自明・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80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①佛教语

详细解释

铺张浪费

pū zhāng làng fèi

过分地讲究排场;浪费人力、物力、财力。出自毛泽东《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》。一般作主语、谓语、宾语,含贬义。铺张:讲排场。过分地
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