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身在前方或在前进过程中,还担心后方会出现问题或乱子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徐奕传》:今使君统留事,孤无复还顾之忧也。还顾:回过头来照看。指身在前方或在前进过程中,还担心后方会
详细解释
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,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。同“抱薪救火”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陶谦传》“太祖以粮少引军还”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《吴书》。一般
详细解释
削平大乱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诸葛亮传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平乱。芟:删除杂草;芟夷:削平;难:灾难。削平大乱。 复制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诸葛亮
详细解释
使躺着的人站起来。比喻给予减轻刑罚的恩惠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钟繇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医术高明。偃:卧躺。竖:立,站着。使躺着的人站起来。比喻给予
详细解释
古代以朱色为正色,紫色为间色,比喻正邪、好坏。形容善恶不辩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董允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朱:红色。古代以朱色为正色,紫色
详细解释
形容胆量大,无所畏惧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赵云传》。裴松之注引《赵云别传》:“先主明旦自来,至云营围视昨战处,曰:‘子龙一身都是胆也!’”一般作谓语
详细解释
指败坏自己的操行和名声,苟且偷生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庞德传》:吾闻良将不怯死以苟免,烈士不毁节以求生。毁节:抛弃自己的气节,变节。指败坏自己的操行和名声,苟且偷生。 复制
详细解释
用眼睛示意,在心里盘算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周鲂传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人的神态。语:谈话;计:计算。用眼睛示意,在心里盘算。 复制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
详细解释
遭受火烧的灾祸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明帝纪》。一般作宾语,指火灾。焚如:指燃烧或火灾。遭受火烧的灾祸。 复制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明帝纪》:“人神弗右,而非罪
详细解释
指年老书生的平凡议论。比喻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意的话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管辂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没有新意的话。谭:同“谈”。指年老书生的平凡议
详细解释
谓向君主进献良策以废弃弊政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卢毓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谓向君主进献良策以废弃弊政。 复制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
详细解释
犹言轻财重义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朱恒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指人很大方。犹言轻财重义。 复制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朱恒传》:“然轻财贵义
详细解释
多方购买田地,到处问询屋介。指只知道置产业,谋求个人私利。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陈登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含贬义。舍:房子。多
详细解释
才华华美超逸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王粲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人的才华。才藻:才情和文采,才华;艳:华美;逸;超逸。才华华美超逸。 复制出处:晋・陈寿《
详细解释
请人代做文章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陈思王植传》。南朝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容止》:“魏王雅望非常,然床头捉刀人,此乃英雄也。”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请
详细解释
慰问救济年老的人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吕蒙传》: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,问所不足,疾病者给医药,饥寒者赐衣粮。恤:救济;存恤:慰问救济;耆:古称六十岁为耆;耆老:指年老的人。慰问
详细解释
同“饥不暇食”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陈思王植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同“饥不暇食”。 复制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陈思王植传》:“虽有糇
详细解释
用车拉着棺材,自愿捆绑双手,表示愿受极刑,听凭处置。指古代的一种投降仪式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后主传》:艾至城北,后主舆榇自缚,诣军垒门。舆榇:用车载着棺材,表示甘受极刑;缚:
详细解释
受别人所控制,不得自由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诸葛亮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被动局面。制:控制,辖制。受别人所控制,不得自由。 复制出处:西晋・陈
详细解释
欺侮在上的人,虐待在下的人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书・后主传》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用于处世。凌:欺负。欺侮在上的人,虐待在下的人。
详细解释
有疗效的好药往往味苦难吃。比喻劝诫、批评的话;虽然听起来不舒服;但很有益处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孙奋传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分句,用于规劝。良:好
详细解释
形容产生于身旁的祸患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法正传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形容产生于身旁的祸患。形容产生于身旁的祸患。 复制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法
详细解释
以武力割占部分地区,在一国之内形成对抗的局面,以称雄一方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孙皓传》裴松之注引《江表传》:皓将败,与舅何植书曰:‘昔大皇帝以神武之略,奋三千之卒,割据江南
详细解释
沙土飞扬,石块滚动。形容风势迅猛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陆凯陆胤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分句,形容风势迅猛。飞:使飞扬;转:滚动。沙土飞扬,石块滚动
详细解释
爱护、重视人才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先主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爱护人才。爱护、重视人才。 复制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先主传》:“圣姿硕茂
详细解释
原指秘密行军;不暴露目标。后用以指休战或不声不响停止行动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赵云传》。裴松之注引《赵云别传》:“云入营,更大开门,偃旗息鼓,公军疑云
详细解释
比喻善于运用策略,使对方心服。亦作“七纵七擒”。出自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,曾七次生擒酋长孟获,又七次释放,终于使孟获心悦诚服。事见《三国志・蜀志・诸葛亮传》
详细解释
目前没人能比得上。辈,比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张温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称赞别人。目前没人能比得上。辈,比。 复制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
详细解释
用过去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办事的借鉴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书・杨阜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借鉴以前经验。用过去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办事的借鉴。 复制出处
详细解释
非常整齐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郑浑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秩序等。非常整齐。 复制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郑浑传》:“入魏郡界,村落齐整如
详细解释
比喻社会局势动荡,纷乱不堪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董卓传》裴松之注引华峤《汉书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社会动乱。麋:通“糜”,粥;聚:会集。比喻社会局势动荡
详细解释
犹言舍生取义。出自"""《三国志・魏志・齐王芳传达室》。"""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。犹言舍生取义。 复制出处:"""《三国志・魏志・齐王芳传达室》:“[郭
详细解释
每次行动都能完成其事,形容事事得心应手,都能取得好的效果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郭嘉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人很能干。每次行动都能完成其事,形容事事
详细解释
甲为乙的外表,乙为甲的内里。比喻互相依存,互相接受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荀彧传》。一般作谓语,用于两者之间等。表里:指内外。甲为乙的外表,乙为甲的内里
详细解释
灵魂离开了躯体。形容精神恍惚、心神不定。也形容惊恐万分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管辂传》裴松之注引三国・魏 管辰《管辂别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、补语,形
详细解释
接连不断地到来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王平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接连不断地到来。 复制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王平传》:“涪诸军及大将
详细解释
先以公事为重,然后考虑私事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杜恕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处理公私关系。先以公事为重,然后考虑私事。 复制出处:西晋・陈
详细解释
轻率地离开一个地方而投靠另一个地方。比喻反复无常,没有标准和原则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吕布传》:登见太祖,因陈布勇而无计,轻于去就,宜早图之。轻:轻率;去:离开;就:靠近;去
详细解释
果真是这样。指不出所料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张既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分句,指不出所料。果真是这样。指不出所料。 复制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张
详细解释
原指寿春令时苗离开淮南时,将来时带来的黄牛所生的一牛犊留在淮南。后比喻为官清廉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常林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魏略》:居官岁余,牛生一犊。及其去,留其犊,谓主簿曰: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