孟子的成语

共 395 个成语

孟子的成语有【有所作为】【阿其所好】【国家闲暇】【濯足濯缨】【怵惕恻隐】【东墙处子】【疾病相扶】【仰不愧天】【左右逢原】【拔类超群】【五尺之童】【水火之中】【事齐事楚】【一毫不拔】【送终养老】【一治一乱】【藏怒宿怨】【视如敝屣】【耕稼陶渔】【言近指远】【避之若浼】【寡人之疾】【齐王舍牛】【此一时彼一时】【安富尊荣】【强而后可】【下乔入幽】【裸裎袒裼】【得其所哉】【旦旦而伐】【觳觫伏罪】【似是而非】【视如土芥】【箪豆见色】【地利人和】【出疆载质】【阳秋可畏】【浩气凛然】【函矢相攻】【自暴自弃】等。
以下是这些成语的详细列表。

孟子相关成语

有所作为

yǒu suǒ zuò wéi

可以做事情;并能取得较大的成绩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离娄下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可以做事情;并能取得较大的成绩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离娄

详细解释

阿其所好

ē qí suǒ hào

阿;循私;偏袒。迎合别人的心意;顺从他人的爱好;以向人讨好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公孙丑上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贬义,形容阿谀讨好。阿;循私;偏袒。迎合别人的心意

详细解释

国家闲暇

guó jiā xián xiá

国家太平无事,既无内乱,也无外患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公孙丑上》:贤者在位,能者在职,国家闲暇,及是时,明其政刑。虽大国,必畏之矣。国家太平无事,既无内乱,也无外患。 复制出处:战国

详细解释

濯足濯缨

zhuó zú zhuó yīng

水清就洗帽带,水浊就洗脚。后比喻人的好坏都是由自己决定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离娄上》。水清就洗帽带,水浊就洗脚。后比喻人的好坏都是由自己决定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

详细解释

怵惕恻隐

chù tì cè yǐn

形容人既担惊受怕,又同情怜悯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公孙丑上》: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,皆有怵惕恻隐之心。怵惕:惊恐害怕。形容人既担惊受怕,又同情怜悯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公孙丑

详细解释

东墙处子

dōng qiáng chǔ zǐ

指邻居的处女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告子下》。一般作宾语,用于少女。指邻居的处女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告子下》:“踰东家墙而搂其处子,则得妻;不搂则

详细解释

疾病相扶

jí bìng xiāng fú

有病的互相扶助。指患难时互相关心帮助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滕文公上》。一般作宾语,含褒义。有病的互相扶助。指患难时互相关心帮助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

详细解释

仰不愧天

yǎng bù kuì tiān

抬头没有对不起天的地方。指自省没有做过不好的事;问心无愧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为人公正。仰:抬头;愧:惭愧。抬头没有对不起

详细解释

左右逢原

zuǒ yòu féng yuán

”原谓学问工夫到家后,则触处皆得益。后以“左右逢原”泛指做事得心应手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离娄下》。《朱子语类》卷一百三十九:“前辈作文者,古人有名文字皆模

详细解释

拔类超群

bá lèi chāo qún

同“拔萃出类”。指高出众人。出自语出《孟子・公孙丑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很杰出。同“拔萃出类”。指高出众人。 复制出处:语出《孟子・公孙丑上》:“出于其

详细解释

五尺之童

wǔ chǐ zhī tóng

亦作“五尺之僮”。指尚未成年的儿童。古尺短,故称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滕文公子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儿童。亦作“五尺之僮”。指尚未成年的儿童。古尺短,故称。

详细解释

水火之中

shuǐ huǒ zhī zhōng

灾难困苦之中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梁惠王下》。一般作宾语,指灾难困苦之中。水火:比喻灾难。灾难困苦之中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梁惠王下》:“今燕

详细解释

事齐事楚

shì qí shì chǔ

依附齐国呢?还是依附楚国?比喻处在两强之间,不能得罪任何一方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梁惠王下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处理两者关系。事:侍奉;齐、楚:春秋时两大强

详细解释

一毫不拔

yī háo bù bá

一根毫毛也不肯拔。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。后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上》:杨子取为我,拔一毛而利天下,不为也。一根毫毛也不肯拔。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。后形容为人

详细解释

送终养老

sòng zhōng yǎng lǎo

指老人赡养、丧葬之事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离娄下》: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,惟送死可以当大事。指老人赡养、丧葬之事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离娄下》: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,惟送死

详细解释

一治一乱

yī zhì yī luàn

一段时期太平,一段时期动乱。指治世与乱世相间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滕文公下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治:太平。一段时期太平,一段时期动乱。指治世与乱世

详细解释

藏怒宿怨

cáng nù sù yuàn

把愤怒和怨恨藏留在心里。指心怀怨恨,久久难消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万章上》。一般作主语、谓语,指心怀愤怒和怨恨。藏、宿:存留。把愤怒和怨恨藏留在心里。指心怀怨

详细解释

视如敝屣

shì rú bì xǐ

看得像破旧的鞋子一样。形容轻视到了极点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上》。一般用于对事物的态度。视:看待;敝:破旧;屣:鞋。看得像破旧的鞋子一样。形容轻视到了极

详细解释

耕稼陶渔

gēng jià táo yú

耕地、种田、制瓦、打鱼。指古时的各种生产劳动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公孙丑上》: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,无非取于人者。耕地、种田、制瓦、打鱼。指古时的各种生产劳动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

详细解释

言近指远

yán jìn zhǐ yuǎn

见“言近旨远”。出自语出《孟子・尽心下》。孙奭疏:“言辞之近而指意远者,乃为善言者也。”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见“言近旨远”。 复制出处:语出《孟

详细解释

避之若浼

bì zhī ruò měi

指躲避惟恐不及,生怕沾污了自身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公孙丑上》。赵岐注:“与乡人立,见其冠不正,望望然,惭愧之貌也,去之恐其污己也。”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回避

详细解释

寡人之疾

guǎ rén zhī jí

古代君王的通病——好色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梁惠王下》。一般作宾语,指人好色。寡人:古代君主的自称;疾:病,毛病。古代君王的通病——好色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

详细解释

齐王舍牛

qí wáng shě niú

比喻在上位者悲悯爱护天下百姓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梁惠王上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比喻在上位者悲悯爱护天下百姓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梁惠王

详细解释

此一时彼一时

cǐ yī shí bǐ yī shí

指时间不同,情况亦异,不能相提并论。出自语出《孟子・公孙丑下》。。指时间不同,情况亦异,不能相提并论。 复制出处:语出《孟子・公孙丑下》:“彼一时,此一时也。五百年必有王

详细解释

安富尊荣

ān fù zūn róng

安定富足,尊贵荣华。也指安于富裕安乐的生活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人荣华富贵。安:安逸;富:富有;尊:尊贵;荣:荣耀。安定富足,尊

详细解释

强而后可

qiǎng ér hòu kě

经强求后才答应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滕文公下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强:硬要,迫使。经强求后才答应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滕文公下》:“良曰:

详细解释

下乔入幽

xià qiáo rù yōu

原指鸟儿从高树上下来,钻进幽深的山谷。比喻弃明从暗,或从良好的处境转入恶劣的处境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滕文公上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从良好的处境转入恶劣的处境。原

详细解释

裸裎袒裼

luǒ chéng tǎn xī

指脱衣露体,没有礼貌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公孙丑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脱衣露体,粗野无礼。袒裼:露臂;祼裎:露体。指脱衣露体,没有礼貌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

详细解释

得其所哉

dé qí suǒ zāi

得到了合适的地方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万章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得到所需要的。所:处所;哉;语气词。得到了合适的地方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万章

详细解释

旦旦而伐

dàn dàn ér fá

多比喻天天损害或斫丧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告子上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损害。多比喻天天损害或斫丧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告子上》:“亦犹斧斤之于森也,旦旦而

详细解释

觳觫伏罪

hú sù fú zuì

指惶恐认罪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梁惠王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认罪。觳觫:恐惧得发抖的样子。指惶恐认罪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梁惠王上》:“吾不忍其觳觫

详细解释

似是而非

sì shì ér fēi

好像是对的;实际上不对。指表面上相似;实际上不一样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孟子・尽心下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含贬义。是:对;正确;非:不对;错误。好像是对的;

详细解释

视如土芥

shì rú tǔ jiè

看作象泥土,小草一般轻贱。比喻不放在眼里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离娄下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极端轻视。芥:小草。看作象泥土,小草一般轻贱。比喻不放在眼里。 复制出

详细解释

箪豆见色

dān dòu jiàn sè

比喻计较小利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下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比喻计较小利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下》:“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,苟非其人,

详细解释

地利人和

dì lì rén hé

地理环境和人事关系方面的条件都很有利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公孙丑下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与天时连用。地利:地理条件优越;人和:得人心;人心齐。地理环境

详细解释

出疆载质

chū jiāng zài zhì

指带着见面礼到国外去。比喻出卖民族利益,投靠外国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滕文公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卖国。疆:边疆;质:同“贽”,古代初次见面的礼物。指带

详细解释

阳秋可畏

yáng qiū kě wèi

《春秋》为古代寓褒贬、别善恶的编年体史书,这种有褒有贬秉笔直书的笔法,使有问题的人觉得可怕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滕文公下》。明・焦竑《献徵录》:储瓘为考功郎中,藏否不曲当,一时人士悚

详细解释

浩气凛然

hào qì lǐn rán

浩然之气令人敬畏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公孙丑上》。一般作定语、状语,用于人的态度等。浩气:即正气,刚直正大的精神;凛然:严肃,令人敬畏的样子。浩然之气令人

详细解释

函矢相攻

hán shǐ xiāng gōng

指自相矛盾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公孙丑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自相矛盾。指自相矛盾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公孙丑上》:“矢人唯恐不伤人,函人唯恐伤

详细解释

自暴自弃

zì bào zì qì

自己糟蹋自己;自己鄙弃自己。形容不知自爱;甘于落后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离娄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自己糟蹋自己;自己鄙弃自己。形容不知自爱;甘于落
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