能把自己的积蓄散发给贫困的人。出自《礼记・曲礼上》:爱而知其恶,憎而知其善,积而能散,安安而能迁。积:积蓄;散:散发。能把自己的积蓄散发给贫困的人。 复制出处:《礼记・曲礼上》:爱而知其
详细解释
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,表示已经成年。指年纪刚到成年的时候。出自《礼记・曲礼上》。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六:单说汉时有一秀才,姓杨名宝,华阴人氏,年方弱冠,天资颖异,学问过人。弱冠
详细解释
年老者能有个合适的归宿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礼运》。一般作宾语,指养老。年老者能有个合适的归宿。 复制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礼运》:“故人不独亲其亲,
详细解释
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独居无靠的人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礼运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不专指一个。矜:同“鳏”,老而无妻的人;寡:寡妇;孤:孤儿;独:独身。泛指
详细解释
见“毁不灭性”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檀弓下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服丧等场合。见“毁不灭性”。 复制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檀弓下》:“丧不虑居,毁不危身。
详细解释
发布命令,下指示进行指挥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经解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指指挥。发:发布;号:号令;令:命令。发布命令,下指示进行指挥。 复制出处:西汉
详细解释
指努力工作或为某一目的奋斗终生,至死才罢休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表记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含褒义。毙:倒下,死亡。指努力工作或为某一目的奋斗终生,至死才罢休。 复
详细解释
不自养自大而显得庄重。出自《礼记・表记》:子言之:‘归乎!君子隐而显,不矜而庄,不厉而威,不言而信。’矜:自尊自大;庄:庄重。不自养自大而显得庄重。 复制出处:《礼记・表记》:子言之:
详细解释
指顺手把羊牵走。比喻顺便利用可乘之机施展手法或手腕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曲礼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含贬义。顺:方便。指顺手把羊牵走。比喻顺便利
详细解释
用密石磨柱,使精细有光泽,每室四户八窗,使光亮通达。指宽敞华丽的屋子。出自《礼记・明堂位》:复庙重檐,刮楹达乡。楹:堂屋前部的柱子;乡:窗户。用密石磨柱,使精细有光泽,每室四户八窗,
详细解释
多指诗文套用一种形式,毫无变化。出自《礼记・曲礼上》。《淮南子・说林训》:异音者不可以一律,异形者不可合于一体。雷同:相互间的声音、说法大致相同;一律:本指同一音律,后指一样。多指诗文
详细解释
传说狐狸将死时,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。比喻不忘本。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。出自《礼记・檀弓上》。传说狐狸将死时,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。比喻不忘本。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。 复制出处:
详细解释
破坏法制和纪律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礼运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破坏法纪。破坏法制和纪律。 复制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礼运》:“故天子适诸侯,必舍其祖庙,而不
详细解释
在礼节上要注重有来有往。后也指你对我怎么样;我对你就怎么样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曲礼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人际关系。尚:注重。在礼节上要注重有来有
详细解释
形容声音宏大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向丧》。一般作定语、状语,用于书面语。殷殷:震动声;田田:宏大的声音。形容声音宏大。 复制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向丧》:
详细解释
见“德言容功”。出自语出《礼记・昏义》。见“德言容功”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女性。见“德言容功”。 复制出处:语出《礼记・昏义》。见“德言容功”。用法:作宾语
详细解释
原指人的才能超过所得的俸禄。后比喻人员太多超过了工作的需要。亦作“人浮于事”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坊记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指人多事少。浮:超过,多余
详细解释
冬天使父母温暖,夏天使父母凉爽。本指人子孝道。现亦泛称冬暖夏凉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曲礼上》。一般作宾语、补语,指冬暖夏凉。凊:凉。冬天使父母温暖,夏天
详细解释
自始自终都谨慎。出自《礼记・表记》。汉・贾谊《新书・胎教》:“易曰:‘正其本而万物理,失之毫厘,差以千里,故君子慎始。’春秋之元,诗之关雎,礼之冠婚,易之乾坤,皆慎始敬
详细解释
指人疾病临危,弥留之时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丧大记》。一般作宾语,用于书面语。属纩:将新棉花放在濒临死亡之人的鼻孔前,以验证他是否断气。指人疾病临危,弥留之
详细解释
四郊营垒很多。本指频繁地受到敌军侵扰。形容外敌侵迫,国家多难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曲礼上》。一般作定语,指敌军四面逼近,形势危急。四郊营垒很多。本指频繁地
详细解释
形容因饥饿而显得营养不良的样子。出自《礼记・王制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指营养不良的样子。形容因饥饿而显得营养不良的样子。 复制出处:《礼记・王制》:“
详细解释
朱红的盾牌、玉饰的斧头。原为古时礼器。后也作为仪仗之用。出自《礼记・明堂位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仪仗。干:盾;戚:斧。朱红的盾牌、玉饰的斧头。原为古时礼器
详细解释
饿了吃豆羹,渴了喝清水。形容生活清苦。出自西汉・刘安《礼记・檀弓下》。一般作谓语,形容生活很艰苦。啜:吃;菽:豆类。饿了吃豆羹,渴了喝清水。形容生活清苦。 复
详细解释
老年头发花白如艾。指已到老年。出自《礼记・曲礼上》:五十曰艾。艾:代指五十岁。老年头发花白如艾。指已到老年。 复制出处:《礼记・曲礼上》:五十曰艾。例子:蔡东藩、许廑父《民国通俗演义》三
详细解释
到别的国家或地方去,先要了解它的风俗习惯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曲礼上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分句,指尊重别国的风俗。国:原指都城,后多指国家。到别的国家或地方去,先
详细解释
比喻子弟能继承父兄之业。出自语出《礼记・学记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比喻子弟能继承父兄之业。 复制出处:语出《礼记・学记》:“良治之子,必学为裘,良弓之
详细解释
与众人一起进退。形容跟着大家走,自己没有什么主张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乐记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队列进退如一而不杂乱。旅:共,同。与众人一起进退。形容跟着大家
详细解释
枝叶:比喻琐细的言辞,形容言辞虚美琐细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表记》。孔颖达疏:“但言辞虚美,如树干之外而更有枝叶也。”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说话或作文等。枝叶:
详细解释
原指连缀文辞,排比事实,记载历史。后泛称作文纪事。出自《礼记・经解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撰文记事。原指连缀文辞,排比事实,记载历史。后泛称作文纪事。 复制出处:
详细解释
比喻人的态度、言语温和柔顺。出自《礼记・聘义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比喻人的态度、言语温和柔顺。 复制出处:《礼记・聘义》:“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,温润而泽
详细解释
古代儒家六经即《诗经》、《尚书》、《周礼》、《仪礼》、《礼记》、《乐经》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王制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古代儒家六经即《诗经
详细解释
一方以礼相待,另一方不能不以礼相报。出自《礼记・燕义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交往等。礼:礼数。一方以礼相待,另一方不能不以礼相报。 复制出处:《礼记・燕义》:“君
详细解释
恢复人的禀性,维持最初的善良品质。出自《礼记・礼器》:礼也者,反本修古,不忘其初者也。本:根本;反本:复归本源,引申为人的禀性。恢复人的禀性,维持最初的善良品质。 复制出处:《礼记・礼器
详细解释
指男女之间有所分别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昏义》。一般作宾语,含贬义。指男女之间有所分别。 复制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昏义》:“而所以成男女之别,而立夫妇之
详细解释
”谓差错虽微,造成的危害甚大。出自语出《礼记・经解》。《大戴礼记・保傅》:“《易》曰‘正其本,万物理;失之毫厘,差之千里’,故君子慎始也。”卢辩注:“据《易说》
详细解释
形容声音柔和,态度恭顺。出自《礼记・内则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人的仪态。怡声:声音和悦;下气:态度恭顺。形容声音柔和,态度恭顺。 复制出处:《礼记・内则》
详细解释
意思是做官前要再三考虑,去官时唯恐不速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儒行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劝诫人。意思是做官前要再三考虑,去官时唯恐不速。 复制出处:西汉・
详细解释
无原则地一味宽容;就会助长坏人坏事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檀弓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无原则地一味宽容;就会助长坏人坏事。姑息:无原则地宽容;
详细解释
国家多次遭到灾难。形容国家政局不稳。出自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檀弓上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局势不稳。难:灾难。国家多次遭到灾难。形容国家政局不稳。 复制出处:西汉
详细解释